舉國關注之下 環境監測迎“環”金時代
環境問題是人類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優美環境是人類的重要福祉,美麗中國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十三五”規劃布局之年,環境稅等一系列頂層設計的環保政策將陸續出臺及實施,國企改革、PPP 模式和第三方運營推進將激活行業投資,頂層設計落實,環境監測產業將迎來空前利好,行業迎來“環”金時代。
前不久,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提問。
到目前,地方環評機構全部完成脫鉤任務
陳吉寧首先介紹環評機構脫鉤任務的完成情況,2015年年底,環保部直屬的8家環評機構率先完成了脫鉤,到2016年年底,所有地方環保部門350家環評機構分兩批已經全部完成了脫鉤任務。陳吉寧指出,從2017年開始,不論是人還是資產,沒有一家環評機構跟環保部有任何關系。脫鉤之后,目前全國共有環保機構968家,其中企業法人機構818家,事業法人機構150家,從業環評工程師10746人。從進展情況看,脫鉤進展比較平穩,從體制上解決了“紅頂中介”的問題。
環保部直屬單位的環評機構要率先實現脫鉤這項工作是從2015年開始的,是落實中央巡視組關于環保專項巡視的反饋意見。結合國務院“放管服”的改革要求,2015年年底,環保部直屬的8家環評機構率先完成了脫鉤,到去年底,所有地方環保部門350家環評機構分兩批已經全部完成了脫鉤任務。其中176家取消或者注銷了資質,174家由原環評機構職工自然人出資設立環評公司或者整體劃至國有資產管理部門。
PM2.5成因復雜 治理需要“因城施策”
在回答關于天氣重污染成因說法不同,因此對公眾造成困擾的提問時,陳吉寧表示,PM2.5的成因過程非常復雜,加之一些誤讀混淆概念,是造成混亂的所在。他說,PM2.5是一類物質的統稱,不是一個單一的物質,包括硫酸鹽、硝酸鹽、銨鹽、有機化合物、元素碳等。
他介紹稱,PM2.5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由于自然界或者是我們人類活動或者污染源直接產生的。有一些是直接排放的,或者自然界本身就有的,把這個叫做一次排放。還有一部分是大氣中的氣態物質,比如說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經過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生成的,這是二次生成,這部分生成物質也主要是人類活動污染產生的。也就是說,PM2.5實際上是兩部分,一類是直接產生的,一部分是由氣態物質污染物反應生成的。
環保部在北京、天津等35個城市開展了源解析的工作,發現燃煤、工業排放、揚塵、機動車、秸稈焚燒等都是PM2.5形成的主要原因。陳吉寧說,在治理方面,每一個城市污染的成因不是單一的,是多個原因形成的。所以每個城市在采取污染控制措施的時候,不會采取同一個措施。陳吉寧表示,下一步,環保部將會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強科學家、管理者和媒體公眾的對話,把這些復雜的、學術性的問題給大家講清楚,不要帶來誤解,也可以指導地方更有針對性,更好地科學決策、治理污染。
土壤污染治理不能粗放無序
問及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目前有哪些問題,國家還將采取哪些措施時,陳吉寧回答說,去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十條》,經過兩年多的工作,50幾次修改,已經正式實施了!锻潦畻l》是環保部下一步解決當前土壤污染問題的重要工作部署,基本思路是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
陳吉寧明確,土壤污染治理不是把土都挖出來,粗放的無序治理。我們強調:一是預防,二是風險管控,三是安全利用。從工作部署來看叫“2233”。第一個“2 ”是兩大基礎。一是摸清家底,開展土壤污染的詳查。二是要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這是目前正在推動的一項工作。第二個“2”是兩大重點,一是農用地分類管理,二是建設用地的準入管理。第一個“3”是三大任務,對未污染、正受污染和已污染的土壤實施防治和風險管控措施。第二個“3”是加大三大保障,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強化目標考核。
目前環保部已經建立了相關的工作機制,有12個部門參加,形成了國家各部門和地方各省的工作方案。下一步,我們正在落實污染詳查的工作方案,出臺法規標準。通過這些工作可以把《土十條》工作一步一步落實下去。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李克強總理也對環境保護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對環保工作做了重點部署。環保部將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全力以赴落實好各項環境保護的工作和任務,努力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然而,環境保護涉及千家萬戶,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每一個人既是受害者,又是享有者,既是污染者,也是保護者,在這里也期盼每一個人不要成為環境問題的旁觀者、指責者,要成為解決環境問題的參與者、貢獻者。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 上一篇:2016年環評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2017/3/24]
- 下一篇:法律修改:環評等8項審批擬不再作為前置條件 登記表審批改為備 [2016/6/29]